→ 慈善文化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中央省市媒体中原慈善行 | 平顶山篇】一元也能做慈善?河南鲁山“全民慈善”助力乡村振兴

2024-04-23 16:19

文/顶端新闻 杨逍 通讯员/辛晓宾


不少人认为,做慈善都是企业家、商业富豪的事儿。如果你能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乡村里看一看,一定能改变这个看法。

每人每月捐出一元钱,村貌发生大改观;公职人员捐出一天工资,带动社会各界一起捐赠……

4月19日,由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组织的“中央省市媒体中原慈善行”主题采访团走进鲁山县,看到“一元捐、一日捐、一起捐”的模式正在鲁山全面推行,“全民慈善”的风潮正在深刻改变着鲁山的和美乡村建设。


“一元捐、一日捐、一起捐”,鲁山掀起“全民慈善”风潮

外观古朴简洁,与乡村和谐融入,是鲁山县背孜乡郜沟村新村部大楼给人的第一印象。村里人都知道,这座大楼经历了“遇水重生”。

村支部书记张红杰介绍,村部办公用房始建于1958年,为土瓦结构,2021年一场暴雨,老旧村部岌岌可危,被鉴定为危房,建设新村部迫在眉睫。

“建设新村部全村老少爷们能捐出近30万,我这个山沟里的村书记做梦都不敢想……”张红杰说,这都是慈善平台打开了新思路:通过“99公益日”活动,发动群众奉献爱心筹款建设新村部。

据不完全统计,532户2320人中仅225名村民就捐赠278500元,支持家乡建设。这还不包括捐赠500元以下的村民,张红杰表示,除五保户外,基本做到了家家户户有捐赠。

郜沟村新村部大楼的故事,只是鲁山县555个村社“全民慈善”的一个缩影——磙子营乡磙子营村每人每月捐一元卫生费,使该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财政和慈善资金的支持下,团城乡93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全部投用,年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及脱贫户300余人就业……


回溯过往,鲁山“全民慈善”之风的“青萍之末”始于2019年。

彼时鲁山县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了更好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磙子营乡磙子营村每人每月捐一元卫生费的做法成为“示范田”,鲁山县慈善协会在全县倡导推广“一元捐、一日捐、一起捐”。

一元捐,就是“一元起捐”,以自愿参与为前提,降低参与门槛,让包括脱贫户、监测户在内的每位村民捐得起、都能捐,比如观音寺乡养蜂女石盈盈,连续九年日捐一元。

一日捐,针对的是在机关单位倡导公职人员,捐出一天工资,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一起捐,是指通过农村社区、机关单位的积极募捐,带动乡贤、企业和社会各界“一起捐”。比如,伟业路桥公司连续多年捐赠一万元用于光彩助学。


慈善改变乡村面貌!5年来,鲁山累计筹款近7000万

2019年至今,鲁山县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参与网络募捐累计公众筹款6974.13万元,占全县募集慈善资金总额的62.65%,累计参与人次85.4万,去重人数30.19万人。

在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和“99公益日”活动,全县筹款50万元以上的乡镇有13个;筹款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33个;筹款1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419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5.50%,慈善的力量在悄然改变着乡村面貌。

当慈善力量聚焦乡村振兴,如何发挥其最大效用,则要着眼在健全完善机制,建立有效模式上。

鲁山县慈善协会建立推广“六个一”工作法就是制度保障。

在乡镇建立一个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一个慈善工作站,一个慈善宣传阵地,在村(社区)确定一名公益人(慈善联络员)、一个乡村振兴公益项目、一套村级救助帮扶对象档案,推动慈善全面向乡镇、村组延伸。

目前,全县已有村级慈善联络员555个、乡级工作站27个,形成了“县有会、乡有站、村有员”的慈善工作网络和组织体系。

同时成立“红扇子”志愿服务总队,各乡镇建立分队、各村(社区)建立小队,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队伍和活动穿梭在乡俚村巷,宣扬慈善文化,浓化全民慈善的社会氛围,走出了一条以感情慈善为主线、以项目慈善为依托、以网络慈善为主体的发展新路。



扫码关注

  • 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4-2021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     对本站数据有疑问请致电联系0371-65509100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74号     豫ICP备14009891号-1   地 址:郑州市晨旭路8号 福彩大厦5、6楼    邮编:450000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