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10-14 10:39
新华路街道货场路社区位于巩义市老城区中心北部,面积 0.51 平方公里,辖区共10个居民楼院,其中9个老旧小区,党员152人,居民3288户8162人,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无邪教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化社区、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等荣誉。
近年来,货场路社区在巩义市慈善总会指导支持下,以“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有互助精神的幸福家园”为目标,深耕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把方向、资源整合强根基、守正创新增活力,构建起“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慈善治理体系。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好社区慈善“方向舵”
把党的领导作为社区慈善的根本遵循,不断夯实社区慈善的发展根基。
(一)建强“核心枢纽”。成立社区慈善工作领导小组,将慈善工作纳入社区党建“书记项目”,与网格党建、民生服务同部署、同推进。采取组织引领和社会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党支部书记抓总、支部委员包片、党员包户”的三级责任体系,党员亮明“慈善先锋岗”身份,全年带头参与慈善活动25场次,形成“党总支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工作链条。
货场路社区组织开展创建慈善“幸福家园”项目征求意见会
(二)激活“思想引擎”。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会,通过研读讲话原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邀请专家进行解读等方式,深刻领会慈善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和使命担当,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楼院慈善阵地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楼院能人等组成慈善宣讲团,通过 “板凳课堂”、“故事分享会”等接地气的形式,宣讲慈善政策和典型事例,推动慈善理念从楼院阵地走向家家户户,不断增强 “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 的意识。
梧桐树益乐苑文化活动演出
(三)凝聚“治理合力”。积极探索将慈善工作全方位嵌入社区发展的路径,在谋划社区年度工作计划时,加大慈善元素嵌入,将慈善项目与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化、文化活动开展等工作有效衔接。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引入慈善资金,盘活辖区闲置资源,打造“梧桐树益乐苑”,满足居民休闲社交与运动需求,为社区治理注入资源活水;在组织文化活动时,积极搭建合作平台,鼓励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通过资金赞助、物资支持等方式深度参与,以丰富文化场景增强慈善感染力,让慈善力量成为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的重要支撑,打造善为善治的社区慈善。
二、整合资源,筑牢幸福家园“压舱石”
以“四善工作法”为抓手,盘活资源、精准服务,让慈善资源真正沉到基层、暖到民心。
货场路社区依托专业社工力量,以绘画为载体,帮助辖区青少年舒缓心理压力,释放情绪困扰。
(一)善听群众之声,把准需求脉搏。将社情民意中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亮点和上级关注的工作重点和问题点位,作为社区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全方位、常态化”需求收集机制,依托社区“晨巡午议”工作机制,通过“网格走访+居民议事会+线上问卷”三维渠道,每月收集群众需求,分类建立“助老、助学、助医、助残”四大需求清单,按需进行个体帮扶。通过“小院议事厅”“微心愿墙”等载体共谋慈善项目,确保每个慈善项目都贴合群众实际需要,今年来,共召开居民议事会15场次,收集意见建议26条。面对老年群体吃饭难、孩子放学后无人管、商户门前卫生差、独居老人缺乏陪伴等问题,社区定期召开分析会,将零散诉求转化为具体慈善项目。一年来采用“慈善基金+居民自筹”模式,建成辐射周边3个小区的老年助餐点,日均服务老人200余人次。
熟人帮帮团便民服务站免费磨刀磨剪志愿活动
(二)善解群众之难,精准慈善项目。建立“需求-资源-服务”闭环机制,梳理辖区商户、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资源,建立“慈善资源库”,社区专干每月梳理对接,推动需求与资源精准匹配,确保慈善资源用在刀刃上。近年来联合辖区商户和爱心人士,根据供需情况,开展了为困境儿童送学习用具、为空巢老人送生活用品、为残疾人送康复器具等活动。结合熟人社区工作特点,充分挖掘各楼院能人资源,打造“熟人帮帮团”便民服务站,组织党员、爱心人士、楼院能人等,凭借他们对邻里情况的熟悉,开展缝纫改衣、磨刀磨剪、家电维修等服务,累计处理居民需求350余件。与此同时,发挥辖区“能人”作用,开启“零工驿站”,为有专长、有能力、愿意做的人们架起社会桥梁,解决了内外人力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培育辖区有需求居民的“自我造血”。
(三)善挖慈善之源,拓宽募资渠道。为了拓宽慈善资源渠道,社区积极挖掘潜在的慈善力量。一是加强与辖区内企业、商户的沟通与合作,通过举办慈善捐赠活动、设立企业慈善冠名基金等方式,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慈善事业。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接民政、残联、慈善组织等部门,争取专项慈善资金。三是通过社区宣传、志愿者动员等方式,激发居民的慈善意识,鼓励居民以捐赠物资、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到社区慈善活动中来,形成“多方出力、聚沙成塔”的募资格局。
货场路社区幸福家园超市积分兑换
(四)善用慈善人才,建强服务队伍。立足社区向内激活发展动力。从社区实际出发,用社区人办社区事,提升社区凝聚力。通过开展慈善荣誉表彰激励活动和加强慈善能人培训,“牵好人鼻子”,找出有热心、有能力、有资源的各种能人,以一带多、以点带面,形成人人参与的活力氛围。挖掘和整合社区人财物等资源,激活居民的参与性和资源的内循环,释放社区的内生动力,实现和美社区和社会共同体的建设。社区注重发挥慈善人才作用,通过社工专业指导、志愿者精准服务、居民积极参与的机制,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路径。一是建立专业的慈善工作队伍,通过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提升社工人员的慈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积极招募和培育社区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兴趣,合理安排服务岗位,让他们在社区慈善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已组建各类慈善公益队伍17支,注册志愿者1364人。三是丰富“幸福家园”创建方式,推出“积分超市3.0版”,发动居民参与,通过公益行为积分兑换社区食堂代金券、慈善书屋课程礼包等20余种实物奖励。同步开设“慈善银行”和“幸福家园超市”,通过社区公告栏、居民微信群及时公开积分明细,目前累计发放积分超3万分,带动600余户家庭形成“存善行、取实惠"的良性循环,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慈善”。
三、守正创新,激活社区治理“动力源”
在传承慈善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让慈善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货场路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慈善文艺活动,为辖区居民送上节日祝福
(一)五社联动聚力。构建“公益慈善+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居民自治”的协同体系,由社区牵头搭建平台,社会组织承接专业服务,志愿者参与日常服务,慈善资源定向支持项目。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成立“幸福家和+”心理疗愈项目,引进巩义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社区量身定制养老助残、青少年关爱、家庭矛盾调解、特殊人群关爱等服务项目;在关爱困境儿童方面,联合志愿者开展“爱心一对一” 课业辅导、心理陪伴活动,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与成长中的困惑;在养老服务上,链接专业医护团队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义诊活动,为老年人提供贴心的健康关怀。同时,依托社区慈善基金,鼓励辖区企业、商户积极参与慈善捐赠,设立“爱心企业联盟”,企业通过捐赠物资、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反哺社区,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格局。在“五社联动”机制的驱动下,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形成了人人参与慈善、人人奉献爱心、人人共建家园的生动局面。
(二)慈善信托赋能。探索设立社区专属慈善信托,由社区联合专业信托机构管理运作,信托资金来源包括社区慈善基金支持、爱心企业定向捐赠、居民个人自愿捐助等,还吸纳社区“合伙人”的积极参与,“合伙人”通过资金注入、资源共享等方式助力信托资金池扩容,并将收益按比例注入慈善信托。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帮扶社区内的特困家庭、资助困境儿童完成学业、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紧急救助服务等。在资金使用上,建立透明的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定期通过社区公告栏等渠道公布资金收支明细及救助项目实施情况,确保每一笔善款都用在实处。目前已使用信托资金撬动各项捐赠 20万元,定向支持帮扶项目10个,形成了“信托聚资、合伙人聚力、多方共促慈善”的良性循环,为社区慈善可持续发展注入稳定动能。
社区食堂(集市助餐点)
(三)网格服务融创。我们将社区网格与慈善工作紧密结合,构建起“网格员+志愿者”网格化慈善服务体系。以网格为单位,每个网格配备一名慈善网格员,负责收集网格内居民的需求信息、开展慈善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志愿者则根据网格划分结对帮扶,提供一对一助老、助学、便民服务。网格内难以解决的需求,由慈善网格员和志愿者上报社区,社区统筹“爱心企业联盟”“慈善信托”等资源集中破解。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发现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3件,实现慈善服务“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服务在网格落地”的目标。
(四)AI数智加速。社区牵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AI通识教育培训,积极探索形成和丰富AI时代高质量发展社区慈善工作的有效模板和内容,积极发掘数字技术在社区需求与资源的深度匹配、社区成员的参与式治理和共识构建,以及社区慈善的可持续运营等方面的极大潜能,
目前,货场路社区慈善氛围日益浓厚,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未来,社区将继续秉持慈善理念,深化“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在基层治理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民生篇章,让慈善之花在社区绽放得更加绚烂,让幸福的阳光照亮每一位居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