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位居全省第二,济源示范区的“河南专场”为何效果好?

2023-08-07 08:56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于志宽

3天时间内,共有23.15万人次参加,筹募善款3735.74万元(含配捐资金264.18万元),数额在全省地市级慈善会中排名第二。

近日,济源示范区在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中的募捐数额和具体做法,受到省慈善联合总会的表扬。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

凝心聚力搞专场

济源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正值“三夏”、学生高考和济源第七个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活动之时。

面对这种情况,济源慈善总会认真学习全省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决心打好“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攻坚战。

“我们首先是主动做好汇报,及时向示范区领导汇报全省‘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整体安排和工作要求。示范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并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济源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其次是开展基层调研,成立五个调研组深入16个镇(街道)和部分村(居、社区),宣传“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主要内容、重要意义,了解基层各方意见建议,征求广大群众所想所盼。

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济源慈善总会还积极到外地考察学习,全体人员和各镇(街道)慈善工作站站长50余人,到平顶山鲁山县和郏县等地,带着问题参观考察,带回经验学习借鉴。

大家纷纷表示,要把“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作为今年济源示范区慈善工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实实在在为基层广大群众办善事、办好事。

创新机制求突破

济源示范区天坛街道辖区内有17个居委会、6个社区。今年以来,天坛街道慈善工作站以“人人参与慈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累计募集善款562.34万元,募捐数额位居全示范区第一。

天坛街道慈善工作站是济源示范区各个站点募捐能力的一个缩影。济源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说,在总会“指挥员”带动下,镇(街道)主管领导和站长也纷纷行动起来,上对镇(街道)主要领导汇报,下连村(居、社区)干部动员,承上启下,联系各方,成为专场活动的一线指挥员,对募集善款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此过程中,济源慈善总会统一建立了由镇(街道)主管领导、慈善工作站站长、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慈善工作室主任等组建的平原镇工作群、山区镇工作群、街道工作群,及时通报工作、交流信息、反映动态、典型介绍、解决问题,一方面达到了慈善工作信息网络全覆盖,另一方面充分激发了村(居、社区)支部书记和主任“战斗员”的强大力量,邀请乡贤和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参观,拜访辖区企业和工商户商量慈善项目,在村村落落挂起了慈善标语。

为让募捐活动更有动力,济源慈善总会想了不少高招,其中包括“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激励政策,按照“谁募谁用、多募受奖”的原则,慈善总会列出专项资金,对成效显著的镇(街道)奖励项目资金(物资),对慈善工作站奖励工作经费。

“真金白银奖励,士气一鼓就起。镇(街道)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各自的奖励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募捐积极性。”济源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说。

慈善为民人人捐

再次来到募捐点,济源山区农民常正江捐了1000块钱。这点钱虽然不是很多,但他却坚持了10多年。

“自2013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到慈善总会来捐款,从100元到5000元不等,都是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俭省下来的,希望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说。

慈善为民,人人慈善。在济源示范区,广大群众参与慈善正在成为一种感人肺腑的现象。济源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济源示范区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捐、村组干部联系群众爱心捐、联系在外人员倾情捐、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随心捐等方式,发动基层广泛参与,全市500余个村(居、社区)村村参与今年的专场活动,参与率达100%。

抓好各种慈善资源,正是济源示范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的关键。

济源示范区各村(居、社区)在组织倡导广大群众参与、奉献爱心的同时,重点把党员干部、在外工作(务工)人员及成功人士、辖区内企业和项目工程单位、个体工商户等作为重点慈善资源,采取召开专题会、座谈会、恳谈会、登门拜访等形式,激发了各界捐赠的积极性。

据统计,此次专场活动,济源示范区爱心企业和工商户捐款863万元,在外务工人员(成功人士)捐款600余万元,其中,捐款5000元至10000元的170人,捐款10000元以上的157人。

济源示范区16个镇(街道)中,超100万元的15个,其中:500万元以上的1个,400万元以上的2个,300万元以上的1个,200万元以上的2个。村(居、社区)超50万元的13个,超10万元的63个。

项目设计活力足

慈善募捐,关键点在于人,重要事是项目,慈善项目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工作开展能否顺利。

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各村(居、社区)在谋划慈善项目时,注重结合实际,本着群众关切、适合民意、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围绕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产业帮扶、急难救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设置项目。全市共策划上线项目656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49个,急难救助项目286个,养老项目59个,文化建设项目41个,产业帮扶项目21个。

“由于这些项目顺民心、接地气、群众满意,大家踊跃捐款积极性很高。”济源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说。

比如,西轵城村是轵城镇政府所在地,大街商铺多,人流多,但缺少公厕,商户和顾客很不方便,西轵城村“两委”就把公厕修建和排水沟改造作为募捐项目,得到了商户和群众的支持,共捐款60余万元。

思礼镇思礼村共有村民4000余人,70岁以上老年人300多人,一直想建老年活动中心。由于村集体经济不行,资金问题没有着落,几次商议都未开工,群众意见很大。借“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机遇,村“两委”把老年活动中心作为募捐活动项目,通过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和辖区企业、在外成功人士等纷纷捐款,共募集资金80多万元,其中个人捐款达60多万元,有15人个人捐款在10000元以上,为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提供了资金支持。

群众乐意参与,项目蕴含活力,在省慈善联合总会的安排部署和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济源示范区在“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编审】:彭艳


扫码关注

  • 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4-2025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74号     豫ICP备14009891号-1   地 址:郑州市晨旭路8号 福彩大厦5、6楼    邮编:450000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