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文化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慈善精神永流传

2019-10-11 08:46

 一、少年传奇美名扬

 

  烟波浩淼,长虹卧波;江水滔滔,斜阳夕照。

  此刻,虽已是落日西斜,但洛阳桥畔依旧一派生意盎然。在夕照的余晖中,更显出了几分古朴与灵气。桥上的条石在夕光的笼罩之下,浮泛着点点令人迷醉的光芒,似乎在尽情地跳跃舞动着,手舞足蹈一般,不禁令人眼花缭乱了起来。

  而伫立于桥上的就是当时美名远扬的慈善家李五,只见他面含笑意,衣袂尽情随风飘逸,显得洒脱自如,手执洞箫,临江吹奏;箫声婉转,余音缭绕。

  其时,李五刚刚筹集了大量的资金,重新修缮了洛阳桥,把桥墩增高了几近六尺,使得这座古老的石桥从此远离了惊涛骇浪的侵袭,同时更是使当时的路人免去了舟车劳顿和洪水泛滥之苦。时人无不普天同庆,笑逐颜开;对李五更是感恩戴德,奉若神明。

  李五的传说于是从此在街头巷尾,乃至全中华民族广泛传唱开来,经久不息,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伴随着岁月之水悠悠流芳,千古美名传。

  李五的传说就如那动听的箫声般委婉,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又扣人心弦,可谓精彩纷呈,魅力无限,令古今中外无数人无不为之所着迷,所倾倒。这其中不乏有传奇曲折诡秘的色彩引人入胜,但我想,更为主要的是李五本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慈善精神,正是我中华民族仁义精神一次集中而又宏观的展现。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传奇那生动的节奏和韵律,拨开历史的烟云迷雾,去探询明朝大慈善家李五行善积德的幽幽足迹,去聆听他的慈善箫声所隐隐折射而出的人生道义。

  那悠远温宛的箫声,先是把我们带到了李五十四岁那一年。那时,少年李五早已是风度翩翩,气宇非凡。他自小就忠厚老实,与人和睦相处,以悲天悯人、扶危救困的菩萨心肠而著称邻里,受到里人的广泛称颂。少年李五的心柔软而澄澈,宛若佛之明灯一般,普照着夜之黑暗与孤寂。当时,他就做了一件备受里人称道的大善事,毅然舍弃了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床板,给穷困的邻居送去一块及时的棺材板,埋葬死亡多日却苦于无棺木埋葬的老父。

  这虽是当时一件人所皆知的大实事,几乎不具备传说神奇的因素。但是我想,把此事放之于任何时代,都可以称之为一个不小的传奇。试想,小小年纪就如此舍己为人、慈悲为怀,胸怀天下苍生,这是一种怎样的传奇呢?这不正是一个小菩萨再世行善积德的传奇吗?!

  一个李五传说的最为美好的开端。“传说之水”从此潋滟,波光粼粼,乃至流淌不息了……

 

二、李五故居锦芳留

 

  时光如梭,沧海桑田;李五古厝,古朴生辉。

  箫声释劫难,“百花神”转世香飘五里,金田螺悠游凤池中……随着时间之水的流转,我们不禁沉浸在李五这些神奇的传说中流连往返。而当驻足靠岸时,我们只能恋恋不舍地从传说之中回归到了现实。

  2012年3月31日,应晋江历史研究学会和作家协会之邀,怀揣着激荡与崇敬的心情,我与小说家李相华老师相约,一起踏上了探访李五故居的旅程,期望能与明朝慈善家李五来一次最为近距离的接触。

  当天一大清早,绵绵细雨随风飘洒而落,随同李老师驱车前往李五故乡池店,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自是无法很快找到本就有点隐秘的集中地——李五纪念馆。左思右想、求救询问、驶过冤路之后,终于在一好心的阿姨指点之下,寻觅到了李五纪念馆所在地,只是与约定的时间已相差有几。心情开始动荡不安起来,急切之情溢于言表。集中地可以说是人去楼空,前来参观的大部队早已起程,幸好还为我俩专门留有一领路者,遂匆匆随他前往。

  没想到,只匆匆转过几弯乡村的羊肠水泥小径之后,不一刻,就与参观的大部队接上了头。于是,心情也随之“柳暗花明”了起来,舒畅与欣喜之意瞬间汩汩由心底间涌起。

  风清雨细。李五古厝静默在风雨中迎来送往,宛如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慈祥老人,在向世人讲述着曾经的辉煌和荣光。如今,当时显赫一时的李五九落古厝早已破败残缺,乍一看,与闽南古民居似乎没有什么两样,门前芳草萋萋,依稀透露出一股清新的气息。只是出砖入石的整体结构依旧清晰可辨,两者交相映衬,显得古朴而典雅;飞檐翘脊,更是增添了它灵动的光彩。放眼望去,令人不禁心胸开阔了起来,仿佛时代更迭,时光流转,我们得以轮回到了明朝那个古典的时代。

  明朝凤池古地(今池店)!那个因有了仁者李五而显得温文尔雅、慈善祥和的地方,确实令人心驰神往。

  那时,李五古厝护厝门里就挖有一口四方形的水井,人送雅称“荔枝井”,又有美誉“慈善井”,是专门用来浸泡荔枝,使它降火退热,好让当时的乡邻得以尽情品尝李五家清凉甘甜的荔枝,而又不用担心吃太多荔枝会造成身体不适。

  如今,这口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慈善井”依旧默默地蹲伏在李五古厝门前的一隅,虽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显得有些班驳陈旧,但是我想,它身上所昭示而出的主人乐善好施的仁爱精神将永垂不朽!

  离开李五故居之前,我再一次伫立门前,用景仰的目光,最后一次打量着李五古厝的遗址。我发现,它也正以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这个初来乍到的造访者。我想,慈爱的目光总是令人着迷的,它可以穿越古今,永留人们心间;就像李五的慈善精神一般,美丽而永恒,常驻人间,千古永留芳!


扫码关注

  • 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4-2021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     对本站数据有疑问请致电联系0371-65509100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74号     豫ICP备14009891号-1   地 址:郑州市晨旭路8号 福彩大厦5、6楼    邮编:450000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