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文化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滴水,温暖人心的光

2020-03-28 19:00

滴水,温暖人心的光

作者/李运昌


u=2817236915,4211147048&fm=26&gp=0.jpg


人活一世,有人轰轰烈烈地活一辈子,没有搞懂活着的意义,没有做过一次善事。甚至有人作恶多端,被世人诟病。有人活的十分卑微,因为心中有博大无私的爱,却活成一个完美的故事,活成故事中人。

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河南郏县的常华女士,她心中有爱,有大爱,奉献爱心;她内心是脆弱的,她在诉说过往的一切,时常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她内心又是柔软的,她柔软的心肠,促使她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爱心使者;她的内心是坚强的,因为她想做什么善行,就毫不犹豫地坚持,无论经历什么风言风语,无论经历什么风雨磨难,她都是勇往直前,永远不曾回头,不曾轻言放弃。

第一次接触到的爱心使者常华,我感到她固执的内心,她固执的一切行为,让人们不可理解。我以好奇的目光,端详一位中年女士微笑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神秘;我凝视她这一位普普通通的爱心人士,她柔软的心肠为何这么热爱公益事业;她诉说起十几年积德行善的经历,她为什么总是热泪盈眶。我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些辛苦付出而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亲人误解,被社会人士误解,被人反复误解的一种善行呢?”

常华笑笑,善意的笑声里,时而热泪盈眶。常华之所以热泪盈眶的诉说往事,那是她无法抑制情绪,那是她的切肤之感,那是她“艰难愧深情”,那是她“为谁辛苦为谁甜”,那是她“要留清白在人间”。她是一位普通人,2004年从郏县民政局办停薪留职,单位每月补助150元,不够生活费,闺女在上高中,每个月需要四五百元开支,生活压力大,就在郑州一家公司工作。她收入高了,就做公益,救助贫困学生,贫困病人,贫困残疾人。当然,自己没有充足的经济实力,也做不了很大的公益活动。她做不了大的公益事业,就像雷锋一样“做一个螺丝钉”,2009年回到家乡郏县至今,更加努力做公益,带动身边朋友捐助资金,每年在学生高考时,她们自费买矿泉水200件,到郏县第一高级中学等等,热情地给高考的学生送水;在寒冬,在春节,她们献爱心,给乡村家庭条件不好的孤寡老人送温暖,救助敬老院的老人;她们帮扶家庭条件不好的大学生。她是一位普通人,她拿出的血汗钱,都是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常华的公益之心,逐渐感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她们逐渐加入公益事业的队伍。逢年过节做公益,有时三五人,有时十几人,二十几人。例如志愿者吴怡霖、林信乐、张宪荣、吴延红、张丽娟、马凤英、刘水玲、王丽君等等都是她身边好友。这一坚持,就是两三年,苦中有乐,其中甘味有谁知?

我们登堂入室,时常会看到一幅名家题字:“厚德载物。”常华做好事,不想出名,不为名利,虽非德高望重之辈,也该是一位厚德之人。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她身边相聚的好姐妹,便知她是一位菩萨心肠的大善人。她在身边姐妹中,就像是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她眼线多,管事就多,一次偶然的机会,2013年4月,她突然接到朋友吴怡霖的电话,说郏县南后街路西有一位弃儿,很多人围观,民警都在现场。吴怡霖问她怎么办,她一不做二不休,立即让朋友把婴儿抱回来。

人间万事,恰如“是非曲直苦难辨,自有日月道分明。”她收养六年的孤儿是脑瘫,其间家人反对,亲戚反对,都说她傻了。他们说:“别人收养孩子,都是收养健康的,你怎么收养一个脑瘫?”身边人都不理解她的行为。最初收养孤儿时,她年迈的老母亲也不支持。她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坚决反对她,不支持她,并且三番五次地登门谴责:“你真傻,这是个脑残,他的父母都不要,你来要,你能养得起吗?你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收入,闺女上学需要花钱,你又收养一个脑瘫孤儿。你是养活闺女,是养活老娘,是养活一个傻子。你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你还能顾着养活谁?”常华面对白发苍苍的老娘,三番五次地辩解。可是母亲不理解她的行为。有一次,老母亲又登门谴责,她心一软,扑通一下给老娘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对老娘说:“娘啊,这个孩子好可怜,让我救救这个孩子……我闺女也养活,老娘更要养活,收养的孤儿,我也坚决不放弃!”她母亲无可奈何,就厉声斥责:“你真是我们家的常大胆……”

常华说:“因为各种误解,我和母亲抱在一起,伤心地痛哭一场。”她说到这里,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她收养的孤儿,付出的感情太深,回首一幕幕往事,似乎是她内心伤痛。她说收养的第一个脑瘫孤儿,大概在半年之后,亲戚朋友还有老母亲,都逐渐理解她的心情,逐渐接受她的行为,也接受了这个可怜的孤儿。她说这个孤儿刚抱回来,头都抬不起来,他是先天性脑瘫,浑身像是没有骨头。为了给孤儿上户口,必须照一张合影的照片,她就用胳膊托住婴儿的头,才勉强拍一张合影,且成为永恒。六年之后,她拉住孤儿的小手,才会站立在她怀里。她说喂养孤儿,是最辛苦的一件事。因为孤儿不能正常吃饭,不能吞咽食物,喂他一顿饭,他吞吞吐吐的,能喂上三个小时。有时孤儿晚上还哭闹。因为他是脑瘫,长不大,智商是一个婴儿。身边的好友被她的行为感动,纷纷拿来食物:奶粉、蛋糕、上等好的挂面……买奶粉,一次就是一整箱。

常华说,之所以一次买一箱奶粉,因为2013年11月5日,在郏县八一路广场有一个弃婴,郏县城关镇派出所武警官接警后,听说常华收养孤儿,竟然直接给她抱过来。常华毫不犹豫,又把这位可怜的孤儿收留下来。她收养这两个孤儿,第一个孤儿是个男孩儿,就起名:万慈生。 第二个孤儿是个女孩,就起名:万慈莲。万慈莲患有唐氏综合症,心脏病,黄疸疾病。常华给这两个孤儿起的名字,以“万”字为姓,以“慈生”“慈莲”为名,寓意孤儿是“吃百家饭”成长,因为常华身边的好友,都成为爱心人士,隔三差五的前来探视孤儿,无数次伸出援手。

《三国志.蜀志传》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常华心地善良,积德行善,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并且影响着身边心地善良的人。有一次,她路遇环卫工,拿一块干馍吃,她就心疼人,买热油条送给环卫工人。第二次偶遇这位环卫工人,她掏出5元钱,让环卫工买吃的。从此她就萌生了开办一个免费早餐店的念头。2016年7月开始筹备,她拿出三万多元积蓄,在县城开办一家门店,到10月开业,专业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每天早晨五点钟,就开始熬粥蒸馒头,为郏县100多名环卫工人提供早餐,温暖环卫工人。吴凤翔的孙女吴怡霖,受到常华影响,并且发扬祖父英雄精神,跟随常华做志愿者多年,每天早晨5点钟,准时准点起来熬粥,已经坚持三年之久。多叙述一段话:郏县的抗日英雄吴凤翔,在河南开封山陕会馆刺杀日本天皇的外甥“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从此吴凤翔名扬天下。抗战结束后,吴凤翔受到毛主席、朱德接见,1949年受邀参加开国大典。

常华收留的第二个孤儿万慈莲,她养育一年多后,能吃能喝,2015年4月,送到平顶山市福利院,曾前去探视过几次,后来又被人收留寄养,至今未曾相见。2017年农历12月份,常华收养六年的严重脑瘫孤儿万慈生,因病重离她而去,因为感情深厚,因为曾经付出的心血,她心里十分悲痛。

人间烟火,萤火之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2019年冬至,常华组织的爱心粥志愿者,提前三天包饺子,让环卫工人过一个祥和的冬至,特别温暖人心。这些爱心粥屋的40多名志愿者,在郏县公共场所,曾经设置6个舍粥点,蒸10000个包子,温暖弱势群体。2020年2月,因为一场突然爆发的疫情,常华号召爱心志愿者,三天时间捐助7000元交到郏县慈善协会。3月8日,因为特困学生上网课困难,常华带领志愿者,为贫困学生捐助3710元,另买新手机9部捐到县妇联。常华的善行,已经感动社会各界人士。现在定居北京的郏县人,原兰州军区的副政委张国栋中将,他热情地支持常华的公益事业。常华还受到欧阳海精神践行者姬国领、以及广东老兵志愿者的关注。常华说:“我的初衷,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做一些好事,心里踏实。收养孤儿的六年时间,花费大量精力,曾带着孤儿万慈生到北京石家庄看病,仅在石家庄医院,就花费3.4万元。我收留两个孤儿,其间花费很多,从来没有想过给政府添麻烦,县民政局多次催我打一个报告,想给予我一部分补助,我都没有前去。”

常华还说:“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非常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位志愿者,她们都是大公无私的,非常有爱心的,不但长期坚持做义工,而且都是捐钱捐物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们建一个“日行一善”微信群,群里有200多人,都是郏县的热心人,大家每天一元两元三五元,十元八元的坚持发红包,为的是让郏县的“美容师”环卫工人,能够天天免费吃到“爱心粥”早餐。

滴水可以成冰,也可以汇流成一条温暖的河流。常华是一位心中有大爱的女士。因为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草根性的人物,却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做公益事业,活成满满正能量的人,而且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善良的人,促使大家聚在一起,一心向善行事。


扫码关注

  • 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4-2021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     对本站数据有疑问请致电联系0371-65509100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74号     豫ICP备14009891号-1   地 址:郑州市晨旭路8号 福彩大厦5、6楼    邮编:450000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